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螢火蟲的一生(2)

一生應該算分成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


卵:螢火蟲會在比較陰暗潮濕的地方,將卵產在青苔上或是較濕潤的土壤中,因品種不同卵的形狀也會因此不同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橢圓形

幼蟲:螢火蟲的幼蟲身體長而扁平,頭部有一對可以伸縮的觸鬚、兩個單眼、其他器官,最明顯的就是兩個針狀的大顎,胸部有三節,腹部有九節,和六隻細長的腳,腹節第八節有兩個發光器第,腹節第九節有一個如吸盤般的尾足,可用來吸附於物體上。牠走起路來一曲一伸的,當遇到危險時,便趕緊把頭縮到前胸背板內。

蛹:螢火蟲的蛹是屬於裸蛹,也就是由外表,便可以清楚的看見牠的複眼、口器、觸角、足、及各體節等,蛹大多呈乳白色,且多數種類會發光。牠化蛹時會選擇較隱蔽的場所,如落葉下、或石縫中,有些種類甚至會利用口器啣土,築個如花瓶般精緻的蛹室,靜靜等待破蛹而出。

螢火蟲,依其幼蟲生長的環境,可分為水生型、陸生型和半水生型三種。

陸生型:
陸生螢火蟲種類繁多,牠們的幼蟲白天躲藏於落葉下或石縫中,夜晚則爬行於陰暗潮濕的森林底層,以陸生蝸牛、蚯蚓、蛞蝓…等動物為食,而成蟲則飛行於草叢與樹林間,終其一生,都生活於陸地上。

水生型:
水生螢火蟲顧名思義,便是幼蟲生活於水中的螢火蟲,直到化蛹前,才會爬上陸地築土繭化蛹,並羽化為成蟲。在台灣幼蟲水生的螢火蟲僅有三種,分別是黃緣螢、黃胸黑翅螢與條背螢三種,牠們為了適應水中的環境,分別具有特化的呼吸器官,如黃緣螢與黃胸黑翅螢的腹部兩側有8對「y」字形的「氣管鰓」,因此幼蟲可以直接在水中做氣體的交換,而不必離開水面換氣。而條背螢則是靠生長於腹部倒數第二節末端的氣孔,伸於水面上呼吸,因此必須每隔一段時間便要爬上水面換氣。

半水生型:
鹿野氏黑脈螢是目前台灣發現僅有的一種幼蟲為半水生型的螢火蟲,牠的幼蟲一般躲藏於山澗旁的岩縫中,夜晚捕食的時候便潛入水中捕捉螺貝類,但由於它沒有像黃緣螢一般特化的氣管鰓,僅用氣孔呼吸,因此無法長期生活於水中,所以牠會先將食物拉上岸然後再慢慢的享用,由於其幼蟲生活橫跨水陸兩棲,因此我們稱牠為「半水生型」的螢火蟲。

每種螢火蟲發光的顏色與頻率都不同,如台灣窗螢是發持續的黃綠色光,而黃緣螢則是發閃爍的黃色光,牠們的閃爍有著特定的節奏,就好像是螢火蟲的語言,用來交換彼此的訊息,雄蟲便是利用亮光,找尋雌蟲,而達成交配的目的。除此之外螢火蟲的發光行為還具有誘集、警戒、對捕食者的恫嚇、照明、偽裝及族群調節等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