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生活在陸地上,並在陸地上繁殖的貝類,統稱蝸牛,貝殼退化,稱為蛞蝓。身體分頭部、腹足和內臟三部分。頭部有一對眼睛,一對或二對觸角,大多數的蝸牛,眼睛長在後觸角的頂端。口中有一條齒舌(Radula),齒舌上有許多排細小齒。蝸牛殼的螺旋方向,分為二型,順時針方向生長的稱為右旋型,反之則稱為左旋型。蝸牛殼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質( CaCO ),最外屬常有殼皮或殼毛,是一種硬蛋白質變成的。
習性:蝸牛和蛞蝓大多數素食性,以菌類、瓜果、野菜等植物為食,只有少數肉食性蝸牛、蛞蝓以蚯蚓、蛞蝓或其他蝸牛為食。牠們多在雨後或夜晚活動。太熱、太冷、太乾旱時牠們常躲在殼內休眠;當蝸牛遇到驚嚇危險時也會躲到殼內避難。蝸牛、蛞蝓爬行時是用腹足來爬行,並有足腺可分泌特殊液體,潤滑所爬行的地面,以免腹足受傷。
此外牠們大部份都用肺來呼吸。多數雌雄同體,具有雌雄兩套生殖器官,所以能夠自己受精,但普通以交配的方式,在臉孔一側的交配器中交換精子,然後產卵於土中、落葉下或朽木下。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蝸牛的外型特徵
蝸牛屬于柄眼目,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大蝸牛科。
一、蝸牛的外型特徵
殼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觸角兩對,后一對頂端有
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
二、蝸牛的生活習性
1.喜陰暗潮濕隱蔽的環境,晝伏夜出,對強光刺激很敏感。
2.喜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
3.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
4.喜潮濕怕水淹。在潮濕的夜間,並投入濕漉的食料,蝸牛的食慾活躍。但水淹可使蝸牛窒息。
5.自食生存性。小蝸牛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不要母體照顧。當受到敵害侵擾時,它的頭和足便縮回殼內,並分泌出黏液將殼口封住;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
6.具有很強的忍耐性。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對冷、熱、飢餓、乾旱有很強的忍耐性。
7.喜恆溫養殖。溫度恆定在25~28℃之間,生長髮育和繁殖旺盛。
三、蝸牛的生殖特性
1.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雌雄均產卵。蝸牛本身既當爹又當娘。兩只蝸牛相互配合,雙方將戀矢(陰莖)反覆刺激對方的生殖孔,經過激烈刺插運動,雙方陰莖便都插入對方的陰道中射精。受孕10天后,雙方均可產卵,8天后卵可孵化出小蝸牛。
2.交配時間長,產卵速度慢,難度程度高。發情的蝸牛每次的交配時間長達2~3個小時,有的長達6小時以上。蝸牛每分鐘可產卵2粒,每次產卵時間長達1~2小時,有的在3小時以上。蝸牛在產卵過程中,常因飼養不良營養缺乏虛脫難產而死亡。有的因難產而死亡的占種蝸牛總數的30%左右。
3.繁殖率高。每只蝸牛每年可產卵6~7次,每次平均可產卵200粒。體重在35克的種蝸牛每次可產卵120粒,體重在40~50克的蝸牛,每次可產卵150~180粒;體重在60~100克的蝸牛每次可產卵300~400粒。
4.蝸牛的生殖不受年齡的限制。在同等適宜的生殖條件下,蝸牛越大產卵量就越多。
5.壽命較短。蝸牛的壽命一般在5~6年。在不適的生活條件下,會加速蝸牛的死亡,縮短蝸牛的壽命。
6.三慢二快一難一多。三慢是行動慢、交配慢和產卵慢;二快是生長快、縮殼快;一難一多是產卵難和產卵多。
一、蝸牛的外型特徵
殼呈低圓錐形,右旋或左旋。頭部顯著,觸角兩對,后一對頂端有
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
二、蝸牛的生活習性
1.喜陰暗潮濕隱蔽的環境,晝伏夜出,對強光刺激很敏感。
2.喜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
3.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
4.喜潮濕怕水淹。在潮濕的夜間,並投入濕漉的食料,蝸牛的食慾活躍。但水淹可使蝸牛窒息。
5.自食生存性。小蝸牛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不要母體照顧。當受到敵害侵擾時,它的頭和足便縮回殼內,並分泌出黏液將殼口封住;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
6.具有很強的忍耐性。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對冷、熱、飢餓、乾旱有很強的忍耐性。
7.喜恆溫養殖。溫度恆定在25~28℃之間,生長髮育和繁殖旺盛。
三、蝸牛的生殖特性
1.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雌雄均產卵。蝸牛本身既當爹又當娘。兩只蝸牛相互配合,雙方將戀矢(陰莖)反覆刺激對方的生殖孔,經過激烈刺插運動,雙方陰莖便都插入對方的陰道中射精。受孕10天后,雙方均可產卵,8天后卵可孵化出小蝸牛。
2.交配時間長,產卵速度慢,難度程度高。發情的蝸牛每次的交配時間長達2~3個小時,有的長達6小時以上。蝸牛每分鐘可產卵2粒,每次產卵時間長達1~2小時,有的在3小時以上。蝸牛在產卵過程中,常因飼養不良營養缺乏虛脫難產而死亡。有的因難產而死亡的占種蝸牛總數的30%左右。
3.繁殖率高。每只蝸牛每年可產卵6~7次,每次平均可產卵200粒。體重在35克的種蝸牛每次可產卵120粒,體重在40~50克的蝸牛,每次可產卵150~180粒;體重在60~100克的蝸牛每次可產卵300~400粒。
4.蝸牛的生殖不受年齡的限制。在同等適宜的生殖條件下,蝸牛越大產卵量就越多。
5.壽命較短。蝸牛的壽命一般在5~6年。在不適的生活條件下,會加速蝸牛的死亡,縮短蝸牛的壽命。
6.三慢二快一難一多。三慢是行動慢、交配慢和產卵慢;二快是生長快、縮殼快;一難一多是產卵難和產卵多。
小蝸牛 吃什麼??
蝸牛吃什麼
一般春天餵白菜,青菜,萵苣等植物;夏天可餵各種瓜果皮渣,甘蔗,向日葵葉等;秋冬餵菜葉,薯片,胡蘿蔔等.白玉蝸牛不吃青草,雜草,拒食蔥,薑,蒜,韭,芥等有異味食物.瓜果,塊莖要切成細絲或薄片才能飼餵,並注意食物的多樣性以防偏食.為加快生長速度,提升產卵率,最好飼料中加入粉碎的麥麩 , 米糠,豆腐渣,酵母粉,豆粉,魚粉,骨粉,貝殼粉或石粉等混合精料.常用飼料配方:米糠和麩皮50%,貝殼粉40%,酵母粉8%.其它(魚粉,豆粉,面粉) 及微量元素和專用添加劑2%.精料添加量占飼料總量的10%~15%.喂料應在傍晚6時左右,采食活動在20~24時達尖峰,次日6時停食.
白玉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松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回應敏感,最適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髮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 ℃, 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
一般春天餵白菜,青菜,萵苣等植物;夏天可餵各種瓜果皮渣,甘蔗,向日葵葉等;秋冬餵菜葉,薯片,胡蘿蔔等.白玉蝸牛不吃青草,雜草,拒食蔥,薑,蒜,韭,芥等有異味食物.瓜果,塊莖要切成細絲或薄片才能飼餵,並注意食物的多樣性以防偏食.為加快生長速度,提升產卵率,最好飼料中加入粉碎的麥麩 , 米糠,豆腐渣,酵母粉,豆粉,魚粉,骨粉,貝殼粉或石粉等混合精料.常用飼料配方:米糠和麩皮50%,貝殼粉40%,酵母粉8%.其它(魚粉,豆粉,面粉) 及微量元素和專用添加劑2%.精料添加量占飼料總量的10%~15%.喂料應在傍晚6時左右,采食活動在20~24時達尖峰,次日6時停食.
白玉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松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回應敏感,最適環境:溫度16~30℃(23~30℃時,生長髮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 ℃, 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蝸牛是害蟲嗎?
蝸牛是害蟲嗎?
A:蝸牛是害蟲,但是由於營養價值高,可治療哮喘、瘡癤膿腫等多種疾患。
所以善用蝸牛,可以由害變益蟲喔!
雖然農民將牠視為害蟲,因蝸牛肉營養豐富,含營養成分有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熱量,還有多種氨基酸及多種有益的微量元素,蛋白質含量甚至(高於雞
蛋),如在1百克乾蝸牛肉中蛋白質可達60.04克,蝸牛肉因而被視為一種強身健體的高級美
味食品。
依據李時珍的
「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蝸牛肉還有醫療作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理癤等功能,可治療紅白痢疾、夜尿、哮喘、瘡癤膿腫等多種疾患。
為什麼家中會出現那麼多蝸牛呢?
A:因為潮溼
其實好有另一個原因
我家也有很多蝸牛
最好家裡不要種植物
因為家裡種植物的土壤養分
是蝸牛的最愛
而且
蝸牛的繁殖力是很難想像的
通常我家遇到蝸牛時
我都是把牠噴殺蟲劑
因為這樣可使蝸牛離開
或是擺設除濕機
但是除濕機有個壞處
因為在下雨天時蝸牛也是會來[除濕機
沒有廚的那麼快]
沒有廚的那麼快]
所以
我給你的建議是看到蝸牛噴殺蟲劑[也可以擺設除溼機/只是效果不佳]
蝸牛本地人又稱露螺,
早年由於生活較清苦,舉凡能夠賺錢、貼補家用的活動都會有人去做。大人們在農暇之餘到外地去做土水、砍竹子,小孩子則在鄉野間撿蝸牛來賺取零用錢,如果收
成好的話還可以貼補家用。
下雨天是蝸牛最多的時候,雨後的傍晚、或者充滿朝露的清晨都是撿蝸牛的好時機。撿蝸牛最好是自家人去撿就早年由於生活較清苦,舉凡能夠賺錢、貼補家用的活動都會有人去做。大人們在農暇之餘到外地去做土水、砍竹子,小孩子則在鄉野間撿蝸牛來賺取零用錢,如果收
成好的話還可以貼補家用。
好了,不然很容易因為爭蝸牛而產生糾紛。小時候我們常常幾個兄弟,拎著一個大袋子、穿著雨靴或者打著赤腳就到野外去撿蝸牛。蝸牛最常出現的地方是有腐葉多且較潮濕的地方,尤其是木瓜樹下、種滿蕃薯的地方、枯草堆間或者河床上,往往可以有不少
的收穫。撿蝸牛就好像在大地上搜索寶物似的,幾個人撒開進行地毯式的搜索,運氣好的話一個傍晚就可以撿到十幾斤。一斤以三元計算,十斤也可
以賣到三十元,在當時一顆圓糖大概五毛錢,如果能賺個十幾塊錢來零用就很充裕了。
拓展貨源,就必須往更遠的地方尋覓,可是遠征陌生的地方如果只有一兩個人似乎又太危險,所以當時的村民如果有人提議遠征時,家家戶戶至少都會動員一人參
與,所謂【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大夥提著大袋子就在下過雨的午後出發,太陽下山後回家。大竹崙的村民遠征過的地方包括鴉南、烏鴉坎、大樹林等地,其
中以鴉南的難度最高,因為當地住住著以兇狠著稱的人,家裡養了數十條狼犬,若沒有結伴而行,沒有人敢單獨到那個地方去。遠征的收穫也比平常豐碩,因為去的
地方都是人跡罕至之地,蝸牛自然也多了許多,聽有這樣遠征經驗的村民說,有時候蝸牛多到用畚斗才能一下子撿完,不然手腳太慢的話就會給同行的人給搶走了。
其實它也是居民桌上佳餚,只是處理過程非常繁複,想要吃炒露螺還得費一番功夫了,首先須將撿回來露螺的殼敲破取出螺肉,然後以燃燒過的木炭灰(鹼性)清洗
乾淨,再加以九層塔、蒜頭、辣椒及各種調味料烹調,即成香噴噴炒螺肉。
近年來似乎難覓蝸牛蹤跡,也許是農藥使用過度的關係吧,筆者
曾於雨後的黃昏帶著相機想拍攝蝸牛的照片,找了好久只找到一隻,真叫人不敢相信,記得早年蝸牛多的根本不必出去找,只要是雨後的清晨或黃昏,就會有很多蝸牛爬到庭院,有時走在田野間一不小心就會踩碎蝸牛,也許也因蝸牛的減少,使得吃蝸牛的螢火蟲幼蟲沒有食物,相對的也跟著減少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