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虎頭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虎頭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台灣目前已發現屬於胡蜂科的蜂類

◎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胡蜂科(Vespidae)目前在台灣已經登錄的有36屬100
○限字2000,下面僅列出有中文名稱部份

1.黑異喙蜾嬴 Allorhynchium argentatum
2.黃斑蜾嬴 Antepipona biguttata
3.黃緣蜾嬴 Anterhynchium flavomarginatum
4.大黃緣蜾嬴 Anterhynchium flavopunctatum
5.末微蜾嬴 Apodynerus formosensis
6.黃腹末微蜾嬴 Apodynerus yayeyamensis
7.姬黃錐華麗蜾嬴 Delta esuriens
8.黃錐華麗蜾嬴 Delta pyriforme
9.中華唇蜾嬴 Eumenes labiatus
10.孔蜾嬴 Eumenes punctatus
11.黃腰蜾嬴 Eumenes tosawae
12.單佳盾蜾嬴 Euodynerus dantici
13.日本佳盾蜾嬴 Euodynerus nipanicus
14.四帶佳盾蜾嬴 Euodynerus quadrifasciatus
15.三葉佳盾蜾嬴 Euodynerus trilobus
16.黃紋姬蜾嬴 Parancistrocerus samariensis
17.印度異腹胡蜂 Parapolybia indica
18.叉胸異腹胡蜂 Parapolybia nodosa
19.變側異腹胡蜂 Parapolybia varia
20.斯旁喙蜾嬴 Pararrhynchium smithii
21.蘭嶼虎蜾嬴 Phimenes curvatus
22.虎蜾嬴 Phimenes flavopictus
23.雙斑馬蜂 Polistes snelleni
24.棕馬蜂 Polistes (Gyrostoma) gigas
25.家馬蜂 Polistes (Gyrostoma) jadwigae
26.陸馬蜂 Polistes (Gyrostoma) rothneyi
27.烏胸馬蜂 Polistes (Gyrostoma) tenebricosus
28.姬馬蜂 Polistes (Polistella) ebsohinus
29.台灣馬蜂 Polistes (Polistella) japonicus
30.黃斑馬蜂 Polistes (Polistella) shirakii
31.點馬蜂 Polistes (Polistella) stigma
32.胸稜馬蜂 Polistes (Polistella) strigosus
33.中華馬蜂 Polistes (Polistes) chinensis
34.黑金剛蜾嬴 Pseudozumia indosinensis
35.四刺飾蜾嬴 Pseumenes depressus
36.酋飾蜾嬴 Pseumenes imperatrix
37.蘭嶼喙蜾嬴 Rhynchium atrum
38.黃喙蜾嬴 Rhynchium quinquecinctum
39.帶鈴腹胡蜂 Ropalidia fasciata
40.台灣鈴腹胡蜂 Ropalidia taiwana
41.中華直盾蜾嬴 Stenodyneru chinensis
42.近直盾蜾蠃 Stenodynerus chinensis
43.台灣同蜾嬴 Symmorphus hoozanensis
44.黃腰虎頭蜂 Vespa affinis
45.擬大虎頭蜂 Vespa analis
46.黑腹虎頭蜂 Vespa basalis
47.費邊胡蜂 Vespa crabro
48.雙金環虎頭蜂 Vespa ducalis
49.中國大虎頭蜂 Vespa mandarinia
50.黃腳虎頭蜂 Vespa velutina
51.威氏虎頭蜂 Vespa vivax
52.阿里山黃胡蜂 Vespula arisana
53.細黃胡蜂 Vespula flaviceps
54.德國黃胡蜂 Vespula germanica
55.北方黃胡蜂 Vespula rufa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虎頭蜂蛹入餡 月餅甜帶酒香


虎頭蜂也能拿來做月餅,你聽過嗎?雲林北港一家糕餅店把蜂蛹當內餡,­泡過酒的虎頭蜂作為裝飾,嚐起來甜味中帶有酒香,口感獨特,連續3年都賣出將近200­0顆。

虎頭蜂

虎頭蜂(wasp)由於在秋天的時候, 為了準備冬眠所需要的食物, 常在秋天大舉出動,
而容易誤傷人類
.
  虎頭蜂本身不會主動攻擊, 所以避免虎頭蜂叮咬攻擊, 要注意下列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遠離不要主動攻擊虎頭蜂, 這樣就不會遭到攻擊.
    第二個原則郊遊不穿顏色鮮艷的衣服. 虎頭蜂喜歡那顏色鮮明且具有芳香味的花卉植物; 所以夏末秋初我們到山上去玩不穿顏色鮮艷的衣服;否則常常會吸引虎頭蜂到我們身體周圍; 很容易就遭到攻擊, 所以上山儘量能夠穿上顏色灰暗的衣服
    第三個原則不可以擦香水: 使用含有芳香味的洗髮精或除汗劑, 可別上山. 也不要擦有防體臭的香水; 就可避免虎頭蜂的攻擊.
    第四個原則儘量能夠穿長袖長褲的衣服上山,可以保護身體. 儘量不要穿短裙穿短褲, 應該戴帽子以避免虎頭蜂攻擊.帽子有時候也可以避免洗髮精的芳香味道吸引虎頭蜂, 所以上山前要特別注意.
虎頭蜂的毒性可以區分兩種
    第一種是蜂毒, 必須要受虎頭蜂到二百次以上的叮咬,才會使一個人有生命危險.叮咬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用冰敷即可解決大部份的疼痛。另外虎頭蜂的刺不可直接的往後拉, 如此會是毒液更進一步的注入身體, 引起更大的傷害。
   另外一種虎頭蜂蛋白質, 會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而造成血壓下降休克, 生命危險. 一般而言過敏體質的人比較容易會有過敏而休克. 所以在國外某些醫師甚至建議, 過敏體質的人應該上山前, 先隨身攜帶腎上腺皮質是和抗過敏抗消炎的藥物或類固醇,一旦被叮可以馬上注射以救命.
    因此大家能注意到這幾點, 將可保護著我們避免虎頭蜂的攻擊., 使傷害降到最低點。
 三、虎頭蜂的防除
防除虎頭蜂必須作審慎的評估,原則上不鼓勵防除虎頭蜂,但是在遊樂區等某些特殊地區,或是某些特殊狀況下,確實有必要防除時,有下列數種方式處理:(1)垃圾管理(2)毀壞蜂巢(3)藥物封口(4)火攻蜂巢(5)燈光誘殺(6)霸王硬上弓法(7)毒餌撲殺(8)誘殺新蜂王。
      虎頭蜂的種類
虎 頭 蜂 可 分 「 黑 尾 」 、 「 黃 腳 」 、 「 黑 腹 」 及 「 大 虎 頭 蜂 」 四 種 , 除 了 黑 尾 虎 頭 蜂 體 型 較 小 , 且 棲 息 在 平 地 外 , 其 他 三 種 則 都 在 山 地 活 動 。 虎 頭 蜂 的 蜂 巢 , 大 都 築 在 樹 枝 上 , 一 般 蜂 巢 少 則 數 千 隻 , 多 則 達 兩 萬 多 隻 , 其 活 動 範 圍 以 花 叢 、 樹 蔭 下 、 屋 簷 及 雜 木 林 之 間 。
  虎 頭 蜂 在 攻 擊 人 類 前 , 通 常 只 有 一 、 二 隻 在 人 類 身 邊 繞 圈 圈 , 這 即 為 一 般 所 稱 的 「 巡 邏 蜂 」 , 一 旦 發 現 目 標 , 即 會 返 巢 呼 朋 引 伴 , 而 巡 邏 蜂 單 飛 的 距 離 約 在 半 徑 五 十 公 尺 的 範 圍 內 。
  因 此 , 民 眾 如 發 現 單 飛 的 虎 頭 蜂 時 , 應 提 高 警 覺 , 因 為 不 一 會 功 夫 將 會 有 成 千 上 萬 的 虎 頭 蜂 出 現 , 一 旦 發 現 大 批 虎 頭 蜂 出 現 時 , 千 萬 不 要 緊 張 , 最 好 是 站 立 不 動 , 以 示 友 好 , 或 是 低 下 身 子 , 慢 慢 的 、 靜 靜 的 離 去 , 以 免 驚 動 蜂 群 。
虎頭蜂的毒性可以區分兩種
第一種是虎頭蜂毒液直接毒性, 據估計必須要受虎頭蜂到二百次的叮咬的毒液,才會使一個人有生命危險。叮咬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用冰敷即可解決大部份的疼痛。使用尿液、氨水及醋,都是不好的方法。另外虎頭蜂的刺不可直接的往後拉, 如此會是毒液更進一步的注入身體。 可用擦拭法,較安全。
另外一種虎頭蜂蛋白質引起身體的過敏反應而造成血壓下降休克, 生命危險。一般而言過敏體質的人比較容易會有過敏而休克. 所以在國外某些醫師甚至建議, 過敏體質的人應該上山前, 先隨身攜帶腎上腺皮質素和抗過敏抗消炎的類固醇及抗組織胺類藥物,一旦被叮可以馬上注射以救命.
因此大家能注意到這幾點, 將可保護使我們, 遭虎頭蜂叮咬的傷害降到最低點。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人見人怕的昆蟲-虎頭蜂

  「虎頭蜂」這三個字聽起來,是不是讓人心中不寒而慄,全身都起雞皮疙瘩呢?


或許有小朋友會問:「虎頭蜂是不是長得跟老虎的頭很像,所以才取這個名字的呢?」或者問:


「牠是不是像老虎一樣,性情兇殘啊?」


  如果你也沒有見過虎頭蜂,心中會如何想像描繪呢?


  其實,虎頭蜂是屬於「胡蜂家族」的一員,這個「家族」的蜂類,都有非常致命的「武


器」--腹部末端的毒針,人們只要被這小小的毒針螫到,往往會有性命之虞。

 虎頭蜂的身體顏色不像一般蜜蜂是暗暗的土黃色,而是色澤鮮豔明亮,看起來與老虎身上


的條紋相似,

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被稱為「虎頭蜂」的吧!


  不僅如此,牠還有一個像是「虎牙」的大顎,有這麼「強而有力」的下巴,難怪牠可以


以小動物和昆蟲為食了!


 虎頭蜂常令人聞之喪膽,除了牠巨大的身軀ˋ有力的大顎和有毒的蜂針之外,最令人害怕


的,就是牠們會發動群蜂去攻擊入侵者,而這與牠們的社會結構有很大的關係。

 虎頭蜂是群居性的昆蟲,大多數的「膜翅目」昆蟲都是如此,例如我們熟悉的螞蟻和蜜


蜂,也都是過著有組織的社會生活,女王蜂負責生育與統治;雄蜂負責生育,平時則無所事


事;而工蜂則負責覓食和餵食,以及巡邏和防禦的重責大任,彼此各司其職,而且相互依


賴。


  虎頭蜂的生命史包括四個階段,卵ˋ幼蟲ˋ蛹ˋ成蟲,屬於標準的「完全變態」類型。


從卵到羽化只需要二到三星期的時間。幼蟲階段是以其他小蟲為食,尤其是毛毛蟲,因此在


日本,牠們被為菜農的益蟲,只要菜園附近有虎頭蜂窩,就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很不可


思議對不對?令人頭皮發麻的虎頭蜂,竟然是益蟲呢!


秋天時虎頭蜂會變得更加兇猛,原來秋天時,女王蜂會產下最後一批卵,這些卵會孵化為具


有生育力的蜂后,將來也只有牠們會度過冬天,到隔年在繁殖下一代,因此這個季節可說是


牠們家族的「存亡之秋」,於是警戒範圍就加大,而且變得更加兇猛。


 群居性虎頭蜂會螫人,台灣七大虎頭蜂都屬於此類。,當巡邏蜂受到騷擾或蜂巢受到震動


時,牠們會分泌一種名為「費洛蒙」的氣味,在空氣中快速的傳遞給其他同伴,其他工蜂收


到這個訊息後,就會立即展開群蜂攻擊。更可怕的是,一旦被叮螫以後,其他蜂群還會循著


氣味再去攻擊同一個目標,


所以導致民眾喪命的蜂螫事件,都是「群蜂攻擊」所造成的。


 你知道要如何預防被虎頭蜂叮螫嗎?要記住以下五件事:


1.遇到巡邏的工蜂或採食蜂時,如果無法判斷是不是虎頭蜂,絕對不要太靠近觀察或騷擾


牠。


2.居家或校園附近發現蜂巢,要盡早請消防隊處理,不可自行捕捉。


3.郊外踏青時,盡量不要噴抹香水,以免讓虎頭蜂誤認為是花朵香味而接近。


4.登山時應走登山步道,以免誤闖虎頭蜂的警戒範圍。


5.如果看見單飛的虎頭蜂在周圍盤旋,表示已經接近牠的警戒範圍,絕對不要揮趕牠,應盡


速遠離,以免牠發出訊息而招來群蜂攻擊。


 在野外不幸遭到虎頭蜂攻擊時,該怎麼辦呢?,如果不幸遭到虎頭蜂針螫,應盡快就醫,


施打破傷風與抗過敏藥劑,蜂毒的潛伏期可達二~四天,必須隨時注意身體不適的反應,並


可用冰敷降低紅腫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