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是一種於春天到秋天時發生的,有著細長翅膀與腹部的昆蟲。分類上屬於蜻蛉目。
蜻蜓,又稱燈烴、負勞、蟌、蝍蛉、桑蜋、蜻虰、紗羊、青娘子,是屬於蜻蛉目差翅亞目的昆蟲。它的特徵包括碩大的複眼,兩對強而有力的透明翅膀,與及修長的腹部,長約8厘米。
蜻蜓一般捕食蚊子、搖蚊和其他小昆蟲, 例如蒼蠅、蜜蜂、蝴蝶等。常雌雄成群,在水邊飛行,交尾後,雌蟲產卵于水草中。
蜻蜓通常在稚蟲(水蠆)棲息的湖泊、池塘、溪流或濕地附近活動。由於它們獵食害蟲, 故此被視為重要的捕獵者。
2、繁殖
蜻蜓雄蟲腹部第2節有一開口,內有交尾器、儲精囊等雄性生殖器官(特殊交配方式,就是因雄蟲交配器官位於腹部第2節,其他種類昆蟲交配器官是在腹部末端);而第9節有另一開口為生殖孔,是精子產出之處;第l0節末端有一對肛附器,在連結或交配時可用來夾住雌蟲。雌蟲腹部只在第9節有一開口為生殖孔,是產卵及交配之處;第10節末端亦有一對肛附器,但是較不發達,有時僅留存痕跡。
1、傳精:成熟雄蟲在交配前,先將腹部向身體內部彎曲,將精子從第9節生殖孔傳送到第2節開口並儲存在儲精囊中,此後才會開始尋找雌蟲進行連結及交配。
2、連結:當雄蟲發現雌蟲時,用腳將雌蟲頭部扣住,再彎起身體用腹部第l0節末端的肛附器夾住雌蟲前胸(頸部),然後才將腳放開,完成雄前雌後的連結動作。
3、交配:完成連結後,如雌蟲願意,牠會將腹部彎起向前,並將第9節生殖孔與雄蟲第2節之交尾器相連結進行交配,所以說蜻蜓的愛情是兩情相悅。
蜻蜓交配時大多會停棲在植物枝葉或石頭上,但有些種類則習慣在空中飛翔交配,大多形成美麗的心形圖案或不規則的橢圓形,很漂亮難怪雄的要有護妻行為。
蜻蜓交配後就產卵,雄蜓在上空護衛,雌蜓在水面點水產卵,不斷地將尾部往水面清點,把卵產在水中,或水面水草上,就就是俗稱的「蜻蜓點水」。
3、蜻蜓的一生
蜻蜓的一生可分為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
牠是屬於蜻蛉目不均翅亞目,共有三個不同型態的生活史,第一蜻蜓的卵:通常大家看到的蜻蜓點水,就是蜻蜓的雌虫在產卵,大部分種類均是點水產卵為主,少部分則以連續點水產卵。還有些是一次產下數幾卵,有些則一次產完,另外有些則會將卵產在水生植物的組織、泥土或青苔縫隙中。第二蜻蜓的稚虫:蜻蜓的稚虫是叫做水蠆,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屬肉食性,一般捕食其他水生昆虫、蝌蚪、小魚苗等。它們頭上有副面具狀的捕食器,很像沿門托缽的小乞丐,因此又有水乞丐的稱呼。
第三蜻蜓的成虫,當水蠆長大後會爬到水面的石頭或小樹枝上,緩慢的裂開背部,鑽出一隻軟弱、色淡翅膀未伸展的蜻蜓,慢慢的翅膀伸長,腹部越細長,色彩也更濃,待休息一陣子後,便會飛到天空了。
4、特徵
全世界約有5000種,其中日本分佈約有200種。從大型種的鬼大蜻蜓,到2cm的小紅蜻蜓,還有數種15cm的豆娘,各種各樣的種類都有被發現。
蜻蜓的一生經過「蛋-幼蟲-成蟲」三個增長階段,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蜻蜓幼蟲的腹腔中有一種鰓,是在淡水中生活的水生昆蟲,被稱作為水蠆。
成蟲的頭部很圓,複眼大。胸部呈箱子形,有著發達的2對長翅膀,可以通過翅膀的交替振翅飛行,也能在空中靜止。腹部細長,延長到後方。
蜻蜓的食性為肉食性,在空中捕食蚊子,蠅,蝴蝶,或是其他的蜻蜓等的飛翔昆蟲。在捕食的時候用6個腳猛抓住獵物,腳上生長著大量的粗毛,可以使被捉住的獵物無法逃脫。口中尖尖的大下巴很發達,可以咬獵物吃。能夠在30分鐘進食與自己的體重相同的食量。
蜻蜓的腳在捕食時很有用,但是不合適走路,所以蜻蜓除了在樹枝上停下時用腳站住外,即使是稍微的移動也需要用翅膀來飛,翅膀沒有一隻時也可以飛。
5、蜻蜓有哪些種類?
蜻蛉目(統稱為蜻蛉)目前在全世界有29個科近5800種。在分類學上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有翅亞綱、外生翅群中的一目,目前蜻蛉目被分為三個亞目:均翅亞目(豆娘)、間翅亞目(昔蜻蛉:目前全世界只有一科一屬兩種記錄,僅分別分布於日本及喜馬拉雅山區附近)、及不均翅亞目(蜻蜓)。
一、勾蜓科:(鬼蜓科)
本科蜻蜓是屬於大型的種類,台灣產勾蜓科的主要辨識特徵:(1)體成黑色具有螢黃色斑紋參雜於其中。(2)複眼並沒有緊密相連,但跟春蜓相比之下又稍微靠的近。(3)下唇前方具有裂縫。台灣記錄有2屬6種,本科蜻蜓通常會把卵產在森林中溪流流速極緩慢的地方或小瀑布下方的水池中,產卵時雌蟲會將整個身子筆直插入水中有如農夫種插秧一般。
二、春蜓科:(箭蜓科)
本科包含大、中、小型種類的蜻蜓;台灣產春蜓科的主要辨識特徵:(1)複眼相分離。(2)下唇前方不具裂痕。台灣記錄有15屬22種,本科稚蟲在台灣的種類主要棲息於溪流水域。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C%BB%E8%9C%93&variant=zh-tw#.E6.9C.89.E8.9C.BB.E8.9C.93.E5.90.8D.E7.9A.84.E7.94.9F.E7.89.A9
- 2009-01-08 22:38:28 補充 三、晏蜓科:(蜓科)
本科蜻蜓屬於中大型的種類:台灣產晏蜓的主要辨識特徵:(1)在腹部第一節到第三節前1/4處會膨大成一橄欖球型,在此稱之為「豐腰區」。(2)前翅與後翅三角室的形狀與位置不同。(3)複眼緊密相連。(4)許多種類的腹部第二節有明顯的側偏突起。台灣的記錄有9屬22種,本科稚蟲因種類不同而分別棲息在靜水域與流水域,靜水域如湖泊、池塘、沼澤等,而流水域則在乾淨溪流的緩流區。雌蟲產卵都會攀爬在植物上或泥土上將卵產入植物組織上或泥土中。 - 2009-01-08 22:38:48 補充 四、弓蜓科:
本科蜻蜓屬於中大型的種類:台灣產弓蜓科的主要辨識徵:(1)胸部與頭部具有明顯藍色或綠色的金屬光澤。(2)複眼緊密相連。(3)前翅前翅與後翅三角室的形狀與方向不同。(4)雄蟲腹部第二節具短小的側片突起。(5)除岷峨弓蜓外,其中其他四種弓蜓體成黑色,具有黃斑參雜於其中,而身體上黃斑的位置大小相似。台灣記錄有3屬5種,本科稚蟲棲息在流水域也有棲息在靜水域。 - 2009-01-08 22:38:56 補充 五、蜻蜓科(蜻科):
蜻蜓科是蜻蜓類中種類最多且變異最大的一群,台灣目前已隻有28屬50種(含亞種)。本科體型為中小型,體色也千變萬化主要特徵為:複眼緊密相連,前翅與後翅三角室的形狀與位置不同;腹部第二節不具側片突起。本科絕大部分種類雌蟲產卵方式皆以蜻蜓點水方式將卵產在水中,稚蟲的棲息環境,大部分的種類都棲息於靜水環境,少部分棲息於溪流中,有些適應力強的種類可生存於各式各樣沒有高度污染的水域。 - 2009-01-08 22:39:40 補充 綠胸晏蜓:晏蜓科,腹長約5.3cm,後翅長5cm,出現於4—10月。稚蟲(水蠆)棲息於池塘等水域。
金黃晏蜓:蜻蜓科,腹長約3cm,後翅長3.5cm,出現於3—11月。稚蟲(水蠆)棲息於池塘或積水水溝中等水域。
薄翅蜻蜓:蜻蜓科,腹長約3cm,後翅長4cm,出現於4—12月,成群常出現在沒有水域的空中盤族。稚蟲(水蠆)棲息於池塘、濕地等水域。
善變蜻蜓:蜻蜓科,腹長約2cm,後翅長3cm,出現於3—11月,常離水域較遠的草叢間覓食。稚蟲(水蠆)棲息於池塘、沼澤等水域。
霜白晏蜓:蜻蜓科,腹長約3.3cm,出現於3—11月,中印且平中,棲息於池塘、田溝等水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